近日,我国自主研制的首台1.2万米深智钻机在四川德阳交付,是中央企业为国家超深层油气开发提供的又一“大国重器”。这一成果的背后,有一群斗志昂扬、充满活力的青年科技人才,他们下定决心:不断向更深更广的地球深部进军。
记者从中央企业团工委获悉,青年科技人才约占中央企业科技人才的七成。长期以来,国资委党委高度重视青年创新创效工作,最新修订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意见》,要求各中央企业党委把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作为一项战略性工作。
中央企业共青团积极组织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围绕推动科技创新、实现价值创造,构建“政治引领+平台载体+人才培养+成果落地+生态构建”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团结组织动员广大央企青年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挺膺担当。
抓思想强化素养提升
“同先辈相比,我们身上多了什么”“同先辈相比,我们身上少了什么”“同新时代企业发展需要相比,我们还需要什么”,2022年,这3个问题大讨论,在101家中央企业、11万个团组织、487万名团员青年中全面展开。广大青年在思想洗礼和实践锻造中,不断激发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位于石家庄市的中国电科产业基础研究院,曾诞生了新中国第一只晶体管、第一只实用化硅集成电路等。如今,这里是我国重要的高端核心电子器件供应基地,6000多名科技工作者正奋斗在科研生产前线,为我国国防事业、信息产业等不断提供“芯”动力。
2011年加入该研究院的宋旭波,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芯片基础研究领域甘坐“冷板凳”,一坐就是10多年。“我们要心无旁骛、敢为人先,挺进科学研究‘无人区’。”宋旭波说。
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在核工业、航空航天、飞机制造等关键核心领域,“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等,在新时代央企青年中传承和发展。
中核集团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青年员工郑雪聆听了老一辈科学家舍小家为大家、爱国奉献的人生经历后说:“我坚定了博士毕业继续留在这里奋斗的决心。”
目前,中央企业关于“三个问题”开展了专题学习50余万人次、大讨论20余万人次、青年宣讲近10万场,已形成具有央企特色的青年思想政治引领新模式。
搭平台建设人才体系
完善青年创新创效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构建全级次全链条全方位培养体系,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是中央企业团工委服务青年成长发展的重要举措。
目前,33家中央企业对青年科技人才担任国家重大科技任务、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或骨干的人数或比例作出明确的制度性安排。中央企业共青团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百-万-百万”科技人才培养工程,确保“十四五”末,40周岁及以下青年科技人才提高到120万人左右。
在中国石化,参加青年科技精英赛获得前10名的选手,不仅能获得不低于2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还将被聘为直属单位专家或高级专家,职业生涯晋升周期平均缩短8年至10年。
10月21日,由中国兵器装备团委主办的青年创新创效研讨会落幕。这不仅仅是一次研讨会,更是一次“赛马”——68名青年科技骨干围绕智能网联芯片、智能化悬架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分享各自的思考和实践。
在中央企业,像这样为青年成长发展而搭建的“青”字号品牌还有很多。中国华电、中铝集团、中国铁建、中国物流等积极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青年创新工作室“三室联动”一体化管理,为青年创新创效搭建平台。
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中国一汽首席技能大师杨永修从职业院校毕业,在一线一步步成长为大国工匠。以他为带头人建立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创新工作室里,还设有青年创新工作室,目前已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自主解决技术难点130多项,培养徒弟30余人。
中国电建团委主办的青年论坛,成为团组织发现、培养青年人才的有效平台。10多年来,从中走出的众多项目总工、年轻干部,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条战线的中坚力量。国家能源集团最新实施的“菁英”人才计划提出,力争到“十四五”末,建设一支1000人至1500人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最近,中央企业团工委会同中国科协有关部门正在遴选100名以上科技骨干,纳入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为30岁左右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成长的“第一块踏板”。
重价值强化成果落地
自2000年以来,青年创新创效活动一直是中央企业青年工作的重要品牌。国资委党委最新修订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新征程中央企业青年创新创效活动的意见》明确,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青年在创新中的独特优势,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项目转化和科技成果赋能。
目前,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央企业专门设立青年创新基金。中国有研连续37年打造“青年基金”“青”字号特色品牌,大力支持青年开展创新创效,累计为600余名青年人才提供创新创效“原动力”。近几年,有25%入职5年内的青年基金获得者在4年内晋升高级职称,晋升周期比职称考核方案设定的7年时间缩短了3年。
党和人民需要,就是青年突击队集结的号角。国家电网南瑞集团围绕“科技强基赋能”组建14支创新型青年突击队,相继攻克31项关键技术。据不完全统计,各中央企业组建“急难险重新”青年突击队6.7万余支、创新创效团队3.7万余支,形成国家级创新创效成果8000余项。
在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有一位“创新策源的领军者”——成飞党委书记、董事长隋少春。在他的推动下,成飞授权专利连年大幅增长,一大批自主研发成果在多个机型上实现工程化应用,大幅提升了战机的研制效率。
促进科技项目转化和科技成果赋能,更加重视青年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是中央企业深化新时代新征程青年创新创效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中国华能充分调动企业内外专家资源,积极为青年科技人才牵头的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技术产品提供孵化转化支持;中国航材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创新成果由项目向产品和商品转化,并对作出重要贡献的科研骨干人员进行奖励和激励。
中央企业共青团坚持尊重创新客观规律,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勇于冒尖、大胆质疑、创新自信的良好生态。中国联通出台了《科技创新容错纠错实施细则》,坚持“三个区分开来”容错纠错,宽容“探索性失误”,形成“发现此路不通,也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正向共识。
从中国稀土集团为科技骨干提供“一对一”人才服务,到兵器工业集团将高技能人才绩效工资上不封顶,从南方电网增设青年奖项,到中国商飞持续推进“青春合伙人”计划,为青年办联谊活动、开暑托班……各央企团委创造条件解决青年在婚恋交友、住房生育、子女照护等方面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广大科技青年人才心无旁骛搞科研、干事业。
中央企业共青团将积极落实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营造开放创新生态的要求,充分发挥团组织“联”的优势,守好服务青年的生命线,努力超越产权边界和“部门墙”,重点在创新联合体、原创技术策源地、启航企业等青年科技人才聚集的地方建立青年突击队,最大程度为青年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广泛汇聚青年力量投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潮流。
中青报·中青网 周围围